【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经济科学
主办:北京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2-5839
CN:11-1564/F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804688
被引频次:83062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理论经济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经济内战与政治对西方政治的一种解释(4)

来源:经济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在神学的维度中,生命一直以来被当作神圣而不可侵犯之物,但“神圣”一词在源初则是用以指涉祭祀活动中对人的杀戮与驱赶,或是某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神学的维度中,生命一直以来被当作神圣而不可侵犯之物,但“神圣”一词在源初则是用以指涉祭祀活动中对人的杀戮与驱赶,或是某一被献祭、驱逐之人;并且,在拉丁语中“神圣”更是指向了一种由众神所保留的邪恶与耻辱,以及威严和雄伟之意涵。?因此,“神圣的生命”这一概念,对于其词义变迁的考察与思索也就必然陷入到一种皆非亦是怪圈。因为在对于生命的种种价值感与意义感的构建中,“唯生命论” 总是在暗中和一种对于生命的超越论态度耦合,故此而陷入“目的论的暴政”(Teleocracy)或各类主体化装置的捕获之中;但反过来看,对于生命而言,一种反本质论的“无意义”也同样走向了价值软弱与虚无主义;对此,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评论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对于生命的理解时认为,应当将本雅明提出的“人的神圣性”或人之此在之神圣性的提法进行最大程度的激化,因为他强烈地反对任何针对人、生命本身、自然生命亦或某一单纯地活着的事实所进行的神圣化行为。本雅明曾花了相当长的篇幅去评论科特·席勒(Kurt Hiller) 的一句话——“比幸福和正义更高的是生存本身”。并认为,倘若通过将此在理解为一个单纯的生命事实,继而在判断这一命题时认为,一个单纯的此在本身要高于那一正义的此在,就不仅是错误更是无知。一方面,他认为诸如此在、生命这些术语是非常模糊的;另一方面,以一种强有力的真理之方式反过来看,他认为,这一命题表达了(即使仍旧十分模糊):人之“非存在”(nonbeing)将比那一“以一种无条件的方式既纯粹又简单的人之尚未——正义的——存在”更加可怖。换句话说,在此在和生命中,使他/她值得的东西,正是因为他/她包含着一种潜能,这是一种关乎正义可能性的潜能,是一种将临的正义以及一种他/她自身“成为—公正”(being-just)的将临和其自身命定般的成为正义(having-to-be-just)之潜能。神圣的并非人的生命,而是其生命之中的正义。以至于倘若野兽与植物也是神圣的,那也不是因为它们的生命本身。?

二、内战与经济

雅典人区分了奴隶与公民,如果说在家政管理机制的运行中,“沉默” 的奴隶保证了私人领域的存续;那么与之相对,则是由语言所引导的、公民主宰的政治领域。现代人基于主体形而上学所阐发的“私人性”概念对于古人是陌生的。克劳德·黑尔德(Klaus Held)评价道:“家是生命保存得以发生的共同体,而且具有双重形态,它既是需要的满足,即满足个体继续生活必须得到的日常需求,又通过养育孩子而保障了人类这一种群的继续存活。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以开放性和封闭性为基本差异,一边是居所,家庭共同体,藉着其公共性格,城邦区别于具有隐蔽性的居所。如此一来就可以说,政治自身意义的开启在于它是对立于隐蔽的状态而实现的。”?在城邦之中,每一个在公共领域言说与行动之公民深知此在之人的有限性命运,因为有限性残酷地顺应着自然所代表的必然性——生老病死。由此,希腊城邦中的公民们追求不朽、勇敢与荣誉,分享和模仿众神的德性与智慧,展现自身之“是”,而非“是什么”,这也就成为人之为人,政治之为政治之达成。

私人生活在近代获得不可侵犯的隐私性之前,之所以一直被明确而又强烈地限定在与其相对的公共领域之外,是因为家政事务的管理由于受制于自然的“必然性”,从而衍生出诸如家长制、奴隶制等蕴含统治原则的治理机制,其在本质上由此呈现为一个非政治与非公民的主权形态。因而相对于城邦的政治生活,私人领域中存在的这些支配性行为便与公共领域所代表的政治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如若“政治“之达成是以“公”“私”之间的严格二分为基,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当隐蔽的私人领域出现在原本属于政治的公共领域中时,与统治所共同出现的,还有原本属于家政事务之中的经济。

颇具意味的是,现代社会中经济学家关于所谓“经济人”、“理性人”的假设,即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而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的劳动者们——相较于古希腊时期严格地将奴隶排除于公共领域之外的做法——如果用一种相对激烈的表达,现代经济学家的这一比喻只是 “奴隶” 进入政治领域的结果。如同卢梭曾暗示的,经济是奴隶的用语。同样,在对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考察中,阿伦特在描述现代政治的特点时也认为:“因为我们所见的人民组织和政治共同体都是依照家庭的形象而建立的,一种巨型的、全国性的家政管理机构照管着人们的每件事情。不再是发展政治科学,而是国民经济学或社会经济学、民族经济学,所有这些均暗示着一种‘集体家政’。在经济上将众多的家庭组织组成为一个超级家庭的模式,就是所谓‘社会’。其政治的组织形式即所谓的国家……按照古代思想,‘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术语,因为任何‘经济’之事务,即与(某一)个人的生命或族群之延续的有关之一切都是非政治之家庭事务。”?但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此一政治与经济之吊诡反转并非现代政治领域所特有的形式和模态所致,早在希腊城邦的政治领域之中,经济已然作为一种潜在的政治形态而被隐设于由“内战”达成的政治典范之中。


文章来源:《经济科学》 网址: http://www.jjkxzz.cn/qikandaodu/2021/0518/832.html


上一篇: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策略探讨
下一篇:石油经济风险分析及规避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