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经济科学
主办:北京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2-5839
CN:11-1564/F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804688
被引频次:83062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理论经济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经济时代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及对经(2)

来源:经济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新经济时代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3.1.工匠精神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定量研究 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质量

3.新经济时代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3.1.工匠精神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定量研究

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其中所指的匠心即工匠精神。虽然工匠看起来是钻研职业技能的角色,但在职业人才塑造的过程中,工匠精神却是必须具备的,能起到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体系转型的节点时期,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随着电子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则标志着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改革转型,才能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分析既往我国的经济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但从当前来看,则必须以智能化、自动化制造业发展为主,社会对于这类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学者借助定量研究方式,对工匠精神培养背景下对当地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关性分析研究。观察创新力、专度程度、精益求精程度指标水平,文章中最后研究结论为:实体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美国在上述三项指标评分均呈现出较高的水平[6]。可见,若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则需借助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动手操作技能的人才。此外,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影响工匠精神的独立因素为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员工的上述特质水平更高,则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越佳。上述研究均证明,工匠精神对实体经济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3.2.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工匠精神发育不足

从当前来看,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已陷入瓶颈,究其根本是由于既往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引领产业发展的节点因素不再是产量,而是技术。据《中国时报》报道,2019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外消费总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额。相较于2015年,奢侈品消费总额1168亿美元,消费升级趋势声势浩大。但这一趋势却没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同样程度的促进作用,中国企业的“工匠精神”仍被外界称之为中国制造,巨大的产品需求量则转化为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为了保护我国的经济产业发展,作为高校则必须起到引领作用,为国家培育出更多专为我国服务的“大国工匠”,提升我国生产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质量受到世界的认可。上述分析表明,若想提升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则必须将“工匠精神”在各个企业发扬光大,在不同时期逐步提升工匠精神的标准,其标准并非固定,而是在经济体系系统中同步衍生的。回顾我国“中国老字号”企业,如王麻子剪刀,不仅没有发展壮大,却面临着无人传承的风险。这与中国企业长期缺乏工匠精神有关,不是中国经济发展体制不适应工匠精神的模式,而是多因素背景下,工匠精神无法弘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教育学界而言,则与当前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下滑,专业培养的内容不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企业多注重经济效益,生产规模的扩大及营销技巧的提升,而忽视了生产产品质量提升工艺改善的重视水平有关,这对我国实体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于人才的质量的干预,需从源头做起。可见,大学作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机构,应起到及技能培养与匠心精神培养的双重作用,通过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行业合作,课程内容改革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充分的人才供应,促实体经济发展。

4.结论

工匠精神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新经济时代,“大国工匠”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深入宣传工匠精神在大学校园的宣传力度,高校应当以思想塑造为先,强化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让其可以更正向的角色投入到未来的职业中;在学生校内教学中更应注重社会实践与课程教学的相融性,让学生能在社会、校园、家庭的多方支持下,让工匠精神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面践行。

[1]刘亮军.新工科: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4(9):32-35.

[2]贺永平.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6(9):59-62.

[3]李国毅,王为一.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常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8(7):1-4.

[4]于冠华,武淑平.工匠精神视野下大学生专业使命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20):62-63,69.


文章来源:《经济科学》 网址: http://www.jjkxzz.cn/qikandaodu/2021/0717/864.html


上一篇:文创时代融合的经济邂逅融合的审美
下一篇:多维理论视角下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反思